一、日常管理要精细。结合“一站式”学生社区综合管理模式建设,专职辅导员须入住学生公寓,各校区、各学院、宿舍楼每天(含夜间)均须安排辅导员值班值守。辅导员每月至少遍访所带学生宿舍1次且每周不低于20%,每周主动关爱所带重点关注学生,每半月与所带“高关怀”学生谈心谈话不少于1次,辅导员在新生入校3个月内逐人见面并谈心谈话。严格落实学生请销假、周末晚点名、住宿管理、节假日外出跟踪管理、寒暑假留校学生管理等制度,对学生请假、续假、旷课、夜不归宿、未按时返校等情况,要第一时间核查原因、落实去向,做好闭环管理,确保“底数清、轨迹明”。
二、谈心谈话严落实。辅导员要常态化坚持并落实落细学生谈心谈话“八必谈”制度,即:考试前等关键节点的重点学生,考试作弊或受到处分学生,学业困难或重要考试失败学生,家庭经济困难(含困境学生)或者遭遇重大变故学生,人际矛盾激化或冲突明显学生,恋爱失败或情感严重困扰学生,思想受到影响或反应激烈学生,心理困扰严重或者发生心理危机学生。
三、风险隐患常排查。辅导员要重点关注和定期排查受违纪处理、学业困难、家庭突发变故、人际关系紧张、校外住宿、作息紊乱、网络失范、有宗教信仰、不良癖好、消费异常等学生的言行和思想反应,并及时向学院、党委学生工作部和保卫处(稳定办)进行报告,形成工作联动合力,精准识别学生潜在安全风险隐患和矛盾纠纷等苗头性问题,分级分类建立重点关注和“高关怀”学生台账,定期进行状态评估和谈心谈话,做好持续跟踪。
四、心理健康要抓实。辅导员要结合“3·25”陕西省心理育人宣传季、“5·25”全国大学生心理健康日、“10·10”世界精神卫生日等时间节点,面向所带学生宣传普及心理健康知识。在学院心理工作站和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的指导下,辅导员对所带学生心理健康问题进行初步排查和疏导,对出现心理健康高危倾向的学生要及时报告,并采取措施进行干预,直至转介。落细关心关爱和预警干预措施,及时向家长反馈学生情况。不宜在校学习的,应当立即休学。
五、家校共育勤沟通。辅导员要通过家长会、家长课堂、电话、网络等形式,定期向家长反馈学生在校期间学习生活情况,并与学生家长沟通交流,建立日常工作台账。对重点关注和“高关怀”学生,需邀请家长来校或实地家访,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、医院做好学生的教育和诊疗等工作。
六、快速响应早报告。辅导员要及时掌握学生异常或突发情况信息,第一时间赶赴现场,并按程序立即上报学校相关部门。配合公安机关,做好涉事学生信息核查、现场保护、取证调查、家属沟通等工作。处置完毕,认真复盘总结,汲取教训,举一反三,堵塞漏洞。